鷺鳥育新生 雛口嗷嗷待~黃頭鷺篇(附詩)
黃頭鷺與小白鷺的雛鳥及幼鳥,在羽翼未豐前,嘴喙均為黑色,外貌長相十分相似,一時還真難區別分出軒輊。幸好,只要親鳥出現餵哺雛鳥,黃頭鷺親鳥的黃色彩裝,與小白鷺明顯不同,也有助區隔黃、白鷺雛、幼鳥的身分了。
<黃鷺哺奔疲>
黃鷺披彩衣,築巢育新生。雛口嗷嗷待,親鳥哺奔疲。
黃頭鷺又叫牛背鷺,因以昆蟲為主食,亦食魚、蛙等動物,過去在鄉間,黃頭鷺多在田野間捕食活動,喜站在牛背上,待牛(今為鐵牛車)在田間犂田活動,驚起昆蟲,可適時捕食;如今,在都會區,則常在公園的草坪漫步游走,當然也會在溪河灘地與小白鷺混群出現。黃頭鷺若非繁殖期間,全身羽色皆為白色,無飾羽,偶亦有頭部略帶黃色個體,但,遠觀,很難分辨認,因此,一般普遍會以為也是小白鷺,被鄉民以白鷺鷥統稱。
其實,小白鷺、中白鷺、大白鷺都是鷺科,但小白鷺是白鷺屬,而中白鷺、大白鷺則與蒼鷺同是蒼鷺屬。而黃頭鷺則是鷺科牛背鷺屬。另外,鷺科還有池鷺屬、夜鷺屬等。
黃頭鷺嘴喙為橙黃色,腳趾均為黑色,小白鷺嘴喙為黑色,嘴尖黑色,腳趾黃綠色,一般而言,黃頭鷺的脖項比較小白鷺粗短。
然而,春夏間到了鷺鳥求偶繁殖育雛的季節,黃頭鷺成鳥為求偶繁殖新生命,會華麗變身,頭身都會披上鵝黃色的彩裝和飾羽,打扮的光鮮亮麗,這才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頭鷺,外貌與小白鷺明顯有別。
可是,在大安森林公園生態湖陸島上,小白鷺、黃頭鷺及夜鷺築巢相當多,在有限的花樹空間,巢與巢彼此相近交錯,黃頭鷺與小白鷺的雛鳥及幼鳥,在羽翼未豐前,嘴喙均為黑色,外貌長相十分相似,一時還真難區別分出軒輊。幸好,只要親鳥出現餵哺雛鳥,黃頭鷺親鳥的黃色彩裝,與小白鷺明顯不同,也有助區隔黃、白鷺雛、幼鳥的身分了。畢竟,親子鷺鳥之間應不會混淆吧。
假以時日,黃頭鷺雛鳥個個體型感覺已比親鳥還大,相形之下,原本披上彩裝的親鳥則日形消瘦憔悴,親鳥哺雛時,每隻雛鳥都張著大嘴一擁而上,感覺猶如惡虎撲羊般,有時好幾張嘴同時鎖住親鳥的嘴喙,親鳥苦於應接不暇,還得小心避開雛鳥尖喙啄傷,真是天下父母心,用心良苦且險象環生啊!
附錄:小、中、大白鷺及黃頭鷺識別
小白鷺(Little Egret)是台灣普遍可見的留鳥,中白鷺(Intermediate Egret)及大白鷺(Great White Egret)則是冬候鳥。
最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依體型的大小,小中大體型的大小分別為,50-55公分、61-69公分、85-90公分。
小白鷺俗名白鷺鷥、白翎鷥,為鷺科白鷺屬,嘴喙為黑色,嘴尖黑色,腳趾黃綠色。
中、大白鷺為鷺科蒼鷺屬,腳趾皆黑色,嘴喙為黃色,眼先黃綠色,惟大白鷺嘴裂超過眼後,中白鷺則無;而中白鷺嘴尖為黑色;而大白鷺的脖子又比中白鷺長而彎曲。
黃頭鷺(Cattle Egret)為鷺科牛背鷺屬,又叫牛背鷺、猩猩鷺、家畜鷺鷥,留鳥;體長50 公分,嘴為橙黃色,腳趾皆黑色,春夏季繁殖期時,頭、胸、背等處有橙黃色羽毛出現,冬季則變回白色,只有頭部略有黃色。
(資料取材自網路)
延伸閱讀
<都會賞鳥>台北賞鷺鳥何處去?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135925198
<社會生態>新冠肺炎疫情戒慎恐懼 現代人休閒的再思考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4507
<都會賞鳥>春來大安生機旺 鷺鳥銜枝築巢忙-夜鷺篇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17878705
<都會賞鳥>春來大安生機旺 鷺鳥銜枝築巢忙-黃頭鷺篇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18273520
<都會賞鳥>大安公園生態記錄 小白鷺、黃頭鷺及夜鷺育雛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3769901
<都會賞鳥>鷺鳥銜枝築巢忙外一章 朱鷺、藍鵲、喜鵲、黑袖鴿、藍冠鴿、綠簑鳩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18615557
<都會賞鳥>春來大安生機旺 鷺鳥銜枝築巢忙-小白鷺篇(杜鵑花季起跑)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17484984
<都會賞鳥>觀鷺哺雛勞 思親育兒苦~小白鷺篇(附詩)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4609
<都會賞鳥>鷺鳥哺雛忙 城市好休閒~夜鷺篇(附詩)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