狗娃花、馬蘭相似難辨 蜂蝶蠅來相親
走訪園林期間,就難得有機緣見到蜂、蝶、蠅訪狗娃花,小灰蝶在馬蘭花苞及花間追逐求偶的情境,為蝶戀花、「蜂」情萬種及自然生態的有情天地,都作出了最好的見證吧!
在台北植物園裡有機會藉著標識牌認識許多不同的植物,但也僅止於留下初步概念印象而已,畢竟,如果「按圖索驥」探索,同科同屬類同的植物太多近似,在不同的時空相遇,就很難立刻細分辨別出植物本尊究竟為何了。如,狗娃花、台灣狗娃花、馬蘭、台灣馬蘭就有類似分辨的困擾。尤其,個人經常查詢的植物網站:莊溪<認識植物>,都還沒有狗娃花及台灣狗娃花的資料可查呢,更是增加比對上的困擾。
但,仍得感謝植物園將許多原本可能多生長在高山、海邊的特殊植物移植到園區,讓我們有一親芳澤的機會。
上圖,狗娃花+黃紅葉蜂+費玉蚜蠅。
無論狗娃花或是馬蘭,若非園方刻意栽培,其實都曾是山海或田邊荒地名不見經傳的小野花草,很難受到嬌貴的呵護。然而,天生我才必有用,大自然的神奇無所不在!走訪園林期間,就難得有機緣見到蜂、蝶、蠅訪狗娃花,小灰蝶在馬蘭花苞及花間追逐求偶的情境,為蝶戀花、「蜂」情萬種及自然生態的有情天地,都作出了最好的見證吧!
上圖,馬蘭+小小灰蝶相親。
附錄—狗娃花、台灣狗娃花、馬蘭、台灣馬蘭基本資料
狗娃花 Aster hispidus Thunb.
學名:Heteropappus hispidus
英文名:root of Hispid Heteropappus
別名:野菊、紫菀、狗哇花、斬龍戟
菊科(Asteraceae)紫苑屬(Aster)、狗娃花屬(Heteropappus)-維基百科
狗娃花,一或二年生草本,植株高40-80cm,多分枝-斜生,全株被剛伏毛。下部葉倒披針形,寬齒緣,上部葉線形、全緣或苞片狀。頭花頂生或少數繖房狀排列;頭花直徑2.5-4cm,舌狀花白色或紫色,心花黃色。瘦果扁平,廣卵形,被絹狀毛。冠毛兩型,褐色。
狗娃花幼株。基生葉倒卵狀披針形,先端鈍。莖生葉(上部葉)轉為線形,先端漸尖。開花期,上部葉漸無毛,呈線狀披針形。莖細長,上部多分枝;花單生莖頂或成繖房狀。邊花淡粉紅色,心花黃色。頭花苞片約3層。苞片披針形。邊花雌性,心花兩性皆有。瘦果,邊花瘦果具短硬毛;心花瘦果具羽狀毛。
◎狗娃花與台灣狗娃花非常類似。相較於台灣狗娃花,狗娃花葉較薄,葉狹長-倒披針形至線形,先端銳尖至鈍。
台灣狗娃花 Aster oldhamii Hemsl.
別稱:台北狗娃花
菊科(Asteraceae)紫菀屬(Aster)
二年生草本,莖粗壯,多分枝,被粗毛。下半部葉匙形,上半部葉長橢圓形,緣毛狀葉緣。總苞半球形或碗狀,苞片2或3層,不等長。頭花輻射狀,直徑2.5-3.5cm,舌狀花花冠淡藍紫色(簡誌稱白色並不正確);冠毛兩形,舌狀花花冠毛白色,心花冠毛紅色(此項特徵有待進一步印證)。有些族群之頭花筒狀,舌狀花完全闕如。台灣特有種。分布於北海岸、東北角海岸。
馬蘭
‧英文名稱:Field Aster
‧學名:Aster indicus Linn.Kalimeris indica (L.) Schultz.-Bip.Kalimeris indica Linn.
‧科名:菊科(Asteraceae)雞兒腸屬(Kalimeris)
‧別名:馬蘭(本草綱目),馬蘭頭(救荒本草),田邊菊,路邊菊,魚鰍串,蓑衣蓮、開脾草、馬蘭頭《救荒本草》、馬蘭菊、馬蘭紅、階前菊、毛蜞菜,雞兒腸(誤用名)
‧原產地:中國大陸、印度、印尼、臺灣、日本
‧特性:多年生常綠草本,莖直立,植株高 30~70 公分,多分枝,莖斜升。單葉互生,倒闊披針形,葉緣有疏粗齒或羽狀淺裂,先端銳尖,無葉柄,葉脈僅中肋明顯。
頭狀花序直徑約 2.5 公分頂生,中央管狀花為黃色,外圍舌狀花為淺紫色。四季皆能開花,以春季最盛。
瘦果倒卵形,疏被毛。此種的舌狀花的瘦果常有3個厚肋而呈三角形。此種曾被誤稱為“雞兒腸”,後者是紫菀屬的一個種,不供食用。
◎與狗娃花外型極為相似,差別在狗娃花的葉多而密倒披針形,頂端鈍圓往基部漸窄,厚紙質、具疏毛、全緣、莖分枝多、開花期較慢;馬蘭葉較稀疏、較寬、薄紙質、端尖、基縮尖、長橢圓倒披針形,全緣或中上部疏齒緣,莖上部葉漸小。還有狗娃花瘦果上方長冠毛比較明顯。
台灣馬蘭
‧英文名稱:Taiwan Aster
‧學名:Aster baccharoides Steetz var. kanehirai Yamam.
‧科名:菊科(Asteraceae)紫菀屬(Aster)
‧別名:台灣馬蘭,台灣紫菀
‧原產地:臺灣特有種
‧特性:台灣馬蘭為多年生半灌木狀直立草本植物,具長走莖,莖高 40~120 公分,莖頂抽苔許多頭狀花,頭花呈圓錐狀或複繖房狀排列;舌狀花 l 層,管部長 0.25~0.3 公分,白色舌狀花排列於外輪,黃色管狀花位於中央,總苞管狀鐘型,再呈圓錐花序排列。花期 5~12 月。
本種與山白蘭(Aster ageratoides)非常相似,差別在本種的葉有顯著的葉柄,葉脈明顯,但不突起,葉無毛或被疏毛,葉寬鋸齒緣;臺灣馬蘭的葉脈為羽狀脈,「山白蘭」的葉脈為離基三出脈;「山白蘭」是直立的,通常生長於稍濕潤之林緣或路旁,花較大一些,臺灣馬蘭則常在森林邊緣或山壁上垂著花莖,花稍小,但一樣可愛。
(資料取材自林業試驗所、莊溪<認識植物>、<福星花園>網站)
後記
聯想到人世間的是是非非,有時也是真偽混沌難辨。尤其,當資訊來源的網路及媒體品管近乎脫序,只問立場,不問是非真偽,道聽途說、捕風捉影、憑空捏造、以假亂真、嘩眾取寵等消息充斥,實在已到了泛濫成災嚴重危害社會文明及國家正常發展的地步!如何過濾資訊去蕪存菁?應是現代人必修的課題吧!
延伸閱讀
<旅遊花樹記事>野地黃色小花的媚惑-兔仔菜、粉黃纓絨、台灣假黃鵪菜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5362780
<旅遊花樹記事>野地黃色小花的媚惑-蔓花生、長葉豇豆蝶花招展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190571645
<旅遊花樹記事>野地紫色小花的媚惑-紫花霍香薊、紫背草、嶺南野菊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189020740
<旅遊花樹記事>偏僻一角的野趣-青葙花簇擁蜂蝶的小世界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168829735
<與媒體對話>兩篇惕勵媒體的對話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38517428
<心語與對話>有關媒體的探討和對話(之一)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03182592
<與媒體對話>媒體人工作與良知的抉擇──與<新聞人>學弟妹們的再對話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34539684
<與媒體對話>媒體理想與營利問題─給有志新聞工作同學的對話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