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園的黑枕藍鶲育雛及幼鳥活動
前幾天去植物園,在多肉植物區及蕨類植物之間的小溪邊,適巧碰到好幾隻羽翼未豐的黑枕藍鶲幼鳥咶噪的飛來,其中兩隻先後停在溪邊一棵春不老樹的枝頭,讓我即時捕捉到鏡頭,是否仍有親鳥相伴?不得而知。
台北植物園歷史悠久,自1895年日據時代的苗圃,到1921年,苗圃正式改名為植物園迄今,園內植物樹種多,且配置適當的陸島、池沼等自然生態環境,佔地雖僅約8公頃,但各種鳥類出現活動相當頻繁,顯然已成為都會賞鳥及休閒的極佳去處了。
也曾在<旅遊見聞>春遊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 兼覓鳥蹤(一)的網誌寫到:
在植物園逛,你一定會看到三三兩兩或一群人拿著各式相機、架著大砲鏡頭的場景,如果有興趣,記得湊過去,只要你眼力好,準會看到不同的鳥蹤現形哦!
今年以來,台北幾處大公園的鳥訊似乎都不若往年來的頻繁。不過,五月期間,黑枕藍鶲築巢育雛的期間,仍然讓許多鳥友興奮了好一陣子。不過,今年築巢在相思樹上的位置距離園區圍籬可觀賞的位置更遠、更隱密,可視角度相當有限,若非卡住好位置及親鳥育雛的好時機,拍攝的難度就相當高,想拍到理想的畫面就更不容易了。
前幾天去植物園,在多肉植物區及蕨類植物之間的小溪邊,適巧碰到好幾隻羽翼未豐的黑枕藍鶲幼鳥咶噪的飛來,其中兩隻先後停在溪邊一棵春不老樹的枝頭,讓我即時捕捉到鏡頭,是否仍有親鳥相伴?不得而知。僅聽到鳥聲此起彼落,似催促呼喚,因此,兩隻幼鳥僅僅短暫停留,很快就飛離遠去了。都會賞鳥,貴在機緣,或許,比起多數鳥友普遍搶拍到的育雛畫面,也算是另類不同的斬獲吧。
附錄—黑枕藍鶲基本資料
黑枕藍鶲(學名:Hypothymis azurea)又名黑枕王鶲,為王鶲科黑枕王鶲屬的鳥類。為台灣特有亞種。近似亞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、印度、中南半島、華南、海南島、安達曼、尼古巴、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,約20 亞種。
在台灣普遍分布於低山區或丘陵地帶,棲息於雜木林、果樹林或竹林,多活動於濃密且蔓藤糾結之叢林裡,性活潑好動,飛翔快速卻不遠飛,常棲止於小樹枝上,以昆蟲為食。
全長15-16 公分,為台灣特有亞種。鳴聲清脆宏亮;常發出宏亮似「回!回!回!」之連續叫聲。
雄鳥全身以鮮藍色為主,後頭有一黑斑,前頸下有一黑色細橫帶。背部略帶灰色,腹部以下為灰白色,上嘴基部內側黑色,腳黑色。雌鳥頭至頸部為灰藍色,上嘴基部內側黑色,背部大致為灰褐色。
分布於全島各地山麓至低海拔山區的常綠闊葉樹林,為普遍的留鳥。
營巢於小樹枝椏上,極精緻,呈倒錐形,以細草根、草葉、樹皮纖維或或苔蘚構成,並且用身體去沾粘蜘蛛絲來加以固著外壁。產卵後孵化期約三週。當小鳥孵出後,母鳥以蝴蝶、蜻蜓、蜘蛛等餵食幼鳥,幼鳥一天一天的長大,約7-9天就可離巢了。
(資料來源:鳥類生態網誌.維基百科.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資料庫)
延伸閱讀
<旅遊見聞>春遊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 兼覓鳥蹤(一)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89444310
<都會賞鳥>春遊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 兼覓鳥蹤(二)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89943624
<都會賞鳥>春遊台北植物園南門町三二三 兼覓鳥蹤(三)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90415494
<都會賞鳥>大安公園賞鳥逗鬧熱-果樹邀鳥 綠鳩討喜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63686344
<都會賞鳥>大安公園賞鳥逗鬧熱-蒼鷹、五色鳥為生態保育聚焦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64070906
<都會賞鳥>鷺鳥銜枝築巢忙外一章 朱鷺、藍鵲、喜鵲、黑袖鴿、藍冠鴿、綠簑鳩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18615557
<都會賞鳥>發現雀鳥築巢育雛-喜鵲、鵲鴝、家八哥、白頭翁、麻雀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2203099
-
0
- 0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