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關友情與處世之道的探討及對話
收到朋友們轉傳的訊息,對友情是很美好的闡釋,然而,如能看到朋友加上發自內心的幾句真心話,將會更好!我並没有否定轉信的價值;只是有比較級而已。就像親戚有親疏,朋友有深淺濃密吧!
曾在部落格網誌抒情感性發表「啊!老朋友」一文,分享朋友交情的三部曲。
分別舉林文隆作詞作曲的「友情」、周華健唱的「朋友」以及費玉清唱的「一生的朋友」,這三首歌的情境自況。
<心靈觀想>啊!老朋友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35055465
因為友情,在人的一生人際關係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,回應的朋友都頗有見地,因此留下彼此的對話記錄;我很樂意在當時的<心語與對話>留下紀錄,也希望這些有意義的對話能提供朋友們參考。
ㄚ娟:
要相信!不要懷疑!
堅貞的情誼不會改變。
只是,現在大家都忙著吧?!
雖然,我有這樣的信念,不免也會遲疑。
有時,我會用主動索求支持;
所以,我知道我得好好待在這裡,不讓朋友回頭時,找不到!
ㄚ娟:(版主回覆)
很感謝您的回應與信念。這正猶如是孤獨旅人的一泓清泉。
人生旅途中,很多時候,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唱獨角戲?
朋友的聲音,會讓你感到溫暖,有吾道不孤的安慰,是吧!
老同學:(之一)
最敬愛的老同學
你對人和事的執著 擇善固執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一直是我最敬佩的
隨著時光飛逝以及事務接踵而至 說穿了是時間管控的不好 才會每天一醒來就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 時間好像都不夠 加上科技時代造就利用郵件轉傳的方便 傳達對親友的關懷 雖然像罐頭掌聲般 但也是一種某種程度的關心關懷和思念
真的 轉傳的郵件有很多是關於健康的資訊 也間接傳達了你我已經到達某種年齡了
這次在台南和詹翹學長伉儷還有徐伶俐喝下午茶 詹學長的頭髮花白我也灰白不少了 頗有感慨
相信能接到轉寄的郵件已經代表了友情的藕斷絲連 奢望充滿友情的信或許要靠你這樣的推動吧 支持
老同學:(版主回覆)
別在意我感性的訴求,對今日忙碌的「貪呷郎」們轉信之外,還要求隻字片語的過分要求;我相信許多現代人可能也都有同感,只是久之習焉不察而已。但,你就是少數願意用「心」回應我的人啊!感謝!
其實,我那有你說的那麼堅持?我過去也曾經扮演過冷漠的旁觀者。也曾對工作賺錢之外的事無動於衷;没有感動、無暇感動,也照樣過日子,只是,有些事須要悟,有悟比不悟好!悟一時比誤一世好!至少,我們的心又再一次感動了!我們暫時洗盡鉛華,抛開市儈,看到了真性情的那一面。
老同學:(之二)
德不孤 必有鄰 不就是你獲得眾多感性回應的最佳印證嗎 雖然你我逐漸傾向宅男一族 但是古人說的沒錯吧 孔老夫子就是有真知灼見 先知先覺 像古人看齊 並非就是八股 而是擇善固執喔
恭喜你 友情民調得到高分
祝你永遠平安健康快樂
(版主回覆)老同學,謝謝鼓勵!
你引用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的話是出自<論語>里仁篇;好久之前,個人得到一個由馮定亞助印的袖珍本的<論語>小冊子,於是就放在隨身的小袋子裡,無聊的時候就拿出來翻翻;孔子能成為大成至聖先師,成為中華文化的千古主流,確實有他的道理。
宋代明相趙普云:「半部論語治天下」,商界也奉為圭臬;如今,連老共也識時務在天安門立了孔子的塑像,在世界各國廣建孔子學院,把孔孟學說奉為中華文化之寶,反觀國內,有志之士憂心,中華文化之宏揚原為我們台灣的優勢;如今難不成也要拱手讓給對岸不成?
我會在部落格寫點心得,出於有感,也是偶然(見論說<藝文志>-我為什麼成立了部落格),是否能夠持續?恐怕得「見賢思齊」。我的<訪談卓越>系列,過去已訪及未來將陸續訪談的卓越人士,他們能有所成就,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「堅持」和「行動」,給我很大的啟發,我也希望把這些成功的案例逐一的披露給數位世界的朋友們,盼共勉之!
老同學:(之三)
上一次忘了說 就是當我每次想分享好文章或好資訊時 都會想到的名單就是珍惜他 重視他 在心中已有一定地位和重量的親友
所以能收到轉傳的資訊 要記得感恩和慶幸 收到了 表示你很重要喔如果收到的頻率高 更顯現你的重要性高於別人 感恩
永遠平安健康快樂 最忠實的祝福
老同學
老同學:(版主回覆)
本文中已提到:收到朋友們轉傳的訊息,對友情是很美好的闡釋,然而,如能看到朋友加上發自內心的幾句真心話,將會更好!我並没有否定轉信的價值;只是有比較級而已。就像親戚有親疏,朋友有深淺濃密吧!
轉信,有時只是舉手之勞,但想真正說什麼見解,就得運用點思考了!過去,我們都做過轉信派;能不能花點心思,主動給點想法?這個建議,會聽進去的人,自然會考慮對該關心的人多付出一點心力的啦!否則,泛泛之交,何須言深呢?又那能成為老朋友啊?
FC56 1993 費玉清 - 一生的朋友 官方MV from i TAIWAN on Vimeo.
Nancy:
中子,我也很喜歡費玉清「一生的朋友」這道歌,下次聚會時,一起合唱如何?
對於同學間的友情,我的看法是……「一切隨緣」。
Nancy:(版主回覆)
有妳的回應,合唱,真好!「一生的朋友」真是一首有意義的歌!
要經歷過一些……那些……之後,才能領略得到的,小朋友們可能就比較不能體會了;要勉強唱,反而有點強說愁了。
承本老潘:
朋友的定義......是個帶"蓋"的垃圾桶.能裝的下您的報怨.因有"蓋'.旁人是聞不道的....
朋友的關係.......應是有點黏.又不太黏.....當您需要他時會適時出現.雖多年不見.
一見卻又如故....毫無生疏感....
承本老潘:(版主回覆)
儒家主張:「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甜如蜜」,你用現代語「有點黏又不太黏」來形容,還蠻貼切的。道義相挺,銘感在心;過度親熱,反疑有詐?
重點是適時出現,又能一見如故,真情恆久遠,日久見人心,那才是友情的大考驗吧!
但過去,看多了洋片,總覺得老一輩的人吝於表達愛,時至今日,自己也愈來愈“囧”。
有時不是太黏,而是太生澀的問題。
坐看雲起時:
看到你發出對朋友定義的慨歎
心有所感
撥了通電話給你
可惜沒接通
不會的
朋友雖久未聯繫
聊上了
絕對還是熱絡的
否則怎麼叫朋友
坐看雲起時:(版主回覆)
哇!好久没見大駕光臨批評指教了!
下午,也是一位老同學,有感於我這篇呼叫的文字,居然從南部來電,一講就講了一個多鐘頭;我真是感動啊!真的,如你所說,是真情滿人間啊!
後來,又有一通,也講了約一個鐘頭。這樣的關切,讓我心裡真的充滿了暖意!
謝謝!其實真情的話語,就算幾句,就值得我珍惜感動了。
Lovejoy:
君子之交 淡如水~
相識滿天下 知心有幾人?
老朋友總在最需要時出現
朋友貴在交心 其餘就免了
男人交朋友多是以利益導向
不然就是一堆酒肉朋友無助益
女人交友多是吐苦水分享心事
但女人若是家庭與工作兩頭燒
說實話有時會忽略經營友誼這塊
我尊重朋友的選擇偶爾想起我即可
大家都把自己和家人照顧好才重要^^
小芸:(版主回覆)
妳的說法,正符合<論語>季氏篇-孔子曰:「益者三友,損者三友。友直,友諒,友多聞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佞,損矣。」
意思是說:「有益的朋友有三種,有害的朋友有三種。與正直的人交朋友、與誠實的人交朋友,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,有益處;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、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,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,有害處。」
但以上說的是高標準,要反躬自省,不能只要求別人。有,當然好;没有,也得學會諒;孔子不也說了:見賢思齊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人那有十全十美的,誰没有缺點的?今日的民主,就是比較人性化的考量。如果,未經世事,抱殘守缺,往往不是偽君子,就是書呆子了。
親人有親疏,朋友也是。一般來說,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;就算是民間流傳附會的故事,也總得行有餘力才行,否則,一般升斗小民,自顧不暇,何言資助朋友?兼善天下?想學陳光標(大陸富商,樂於高調助人,認為助人要廣為人知)?還得掂掂自己的份量,照顧好自己,照顧好家人,確實是起碼的要求;也是人之常情。我不喜歡「寬律己、嚴苛人」的假仁義之人,光說不練,可是要經得起考驗的。
男人有時也是為了生活才交際應酬,拼了生命和健康;但容易迷失。現代化後,除了中東伊斯蘭教,女男已近平等,現在,要求女性工作、家庭兩頭顧的昔日美德,也不容易了。
學長:
我的思考比較淺一點!
我以為:
如果還有機會在眾多的信箱地址中,
成為我友人的一個選擇(Click),
我相信我已經在他心中佔據了一個小小地位,
這年頭自由意志高張,
誰也未必理誰!誰也沒有絕對必要想著誰!
但是,當我的好友在閱讀一篇現成浮現的文章時,
還記得要分享給我這個人,
我還是感激涕零的!
哈哈!
善意 敬上
善意:(版主回覆)
你的名字取得好!
你「寬以待人」,已符「友諒」的條件了,有你這個朋友真好!人貴自立自強,自助,人助,天助;切莫寄望人助太高,怨天尤人就更不可取了。
如前篇格友小芸所言:相識滿天下(不一定),知交有幾人(常態)?慨嘆自古有之,否則,何珍貴之有?也如你所言,這年頭,自由意志高張,同樣的話,各人的感受也自有不同;相對的,親人有親疏,朋友也是有深淺,自不能放諸四海皆準。
來留言分享,銘感在心啊!
另篇部落格網誌<訪談卓越>人文心靈光影視界──鐘永和走過無極試煉,格友「福運阿寶」回應有關待人處世的對話,或可留作友情探討相關的一段參考。
<訪談卓越>人文心靈光影視界-鐘永和走過無極試煉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35803066
阿寶回應文:
賞析此文後 我以十個字來讚佩鐘永和先生的際遇~<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>.
一個專精的攝影師 可為自己理想或志趣的執著 堅貞不二地埋首其中今日早已虧得日後的<盎然天空>了~尤其有您這麼個好朋友為其代言 適時適地地引薦給大家認識 果然讓阿寶也深獲其益了~讓我知道攝影界的天空中有這麼個永和大師一員 深感震撼與祝福唷!(阿寶)
阿寶:(版主回覆)
果然好眼力,我未明說之言,已被妳點出。「君子矜而不爭,群而不黨」《論語.衛靈公》。另,《論語.子路第十三》子曰:「君子和而不同;小人同而不和。」均是勉人與人和睦相處,但不盲目苟同的意思。
如果,以上兩種說法陳義過高,《老子》「和其光,同其塵」的待人處世方式,是比較委婉、無傷大雅的哲學,或可參考。
談到處世之道,個人在另篇網誌「<心靈觀想>談東籬居士定名想法及現代人處世之道」,有一些觀點,或可提供朋友們參考。
<心靈觀想>談東籬居士定名想法及現代人處世之道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01256955
延伸閱讀
社會生態<心語與對話>愛情是個難解習題?~開於愛情的對話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4736960
社會生態<心語與對話>愛情是個難解習題?外一章-沒那麼簡單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5233918
<社會生態>現代人的休閒-聲色(攝)犬馬(車)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67742762
藝文志<心語與對話>談詞曲有感~「知音」心語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25234467
<藝文志>我為什麼也開了部落格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31403067
<藝文志>臉書耕耘彙整分享<動物的吃相>及<人與動物>系列
https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208773464
<都會賞鳥>白頭翁之歌-因應世事紛擾,「巧」克「力」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58566820
<都會賞鳥>孟加拉榕果熟引鳥-觀花鳥者的獨白(一)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76009832
<都會賞鳥>孟加拉榕果熟引鳥-觀花鳥者的獨白(二)
http://bv7389.tian.yam.com/posts/76228587
<旅遊花樹記事>捕捉馬纓丹花與蜂蝶的精彩-兼談寶可夢
-
30
- 0
